去年的這個時候,BIG 在 LAX(洛杉磯國際機場)拿著一束花把我接回家,那天晚上我們錯過了全美最漂亮的花火,卻點燃了我倆下半輩子的火花。
這一年過得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快:頭一兩個月的婚禮籌備、進行婚禮、感恩節、聖誕節、跨年,然後過了二十八歲的生日、在家替 BIG 辦了場近八十人的生日 party,夾雜著自己原有的工作,以及在美國找到的兩份工作(一份是非法打工的、一份是現職的全職工作),還有每日的生活日常(四點半起床、替 BIG 做早午餐、打理然後送他出門)、大小旅行。零零總總的生活大小事,塞滿了我回到美國的第一年、不再是一個人的婚後第一年。
移民美國一週年,BIG 送了一副珍珠耳環給我(其實是我自己選的,他本來想送我生日月份的寶石,但我覺得太俗了)。因為本身沒有耳洞,他還握著我的手帶我去穿上耳洞呢!我們在店裡等待的時候,和一位也在等待的朋友聊了起來,她說,每年的國慶日她都會做一件特別的事,今年就是再穿兩個耳洞,後來 BIG 回道,許多男人也一樣,中年以後總會更愛自己,替自己買輛好車、買些收藏品,然後邁向人生下一個里程碑;我呢!也在這天掛上人生的第一副耳環(這樣以後又有飾品可以買了)。

許多人說婚後的一、兩年叫做「磨合期」,這期間少不了磨擦,這也是絕大多數新婚夫妻遇到的,這種現象非常普遍,是家庭生命周期的第一個考驗期,而這個考驗期時間的長短完全取決於新婚夫妻自身。的確,要由一人世界變為兩人世界,加上異國文化的差異,確實有些許的摩差,但是回頭看這一年,我們反而沒什麼大吵,反而是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悶氣,例如:BIG 時常忘了把便當盒帶回家(因為他吃完午餐都會順手把它洗乾淨,好讓我隔天早上可以直接使用,但是因為要晾乾,下班時就時常忘記,後來我要他買一打便當盒給我,這樣哪天他忘了,我一定不會生氣的)。
如果婚後的一兩年叫做「磨合期」,那麼我的解讀就是:婚姻中的「磨合期」,總是一個「過渡期」,若是能在「互相」之中求「成長」,那將是給自己婚姻最大的包容。也許 BIG 和我的「磨合期」還沒真正到來,但是我想我們都知道,當那天到來時,我們該如何成熟的面對與解決。謝謝 BIG,總是體貼我比較多,讓我在這個家裡,依然是「公主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