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G 約好了:別把職場帶回家

台灣與美國的文化差異,在家庭生活中總是可以條列出好幾項令人不可思議的案列。我們對理想家庭生活的想像應該是:當你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時,室內放著古典優雅的音樂(我覺得小提琴或鋼琴樂顯得比較有格調),晚餐在餐桌上飄著誘人的香氣,另一伴再給你一個回味深長的吻;然而,實際的情形卻常常背道而馳?

記得結婚前,朋友從是提醒著我,無論到了美國後是自己創業或是在企業上班,別忘了家人不是員工、也不是同事,千望別把職場帶回家,下班後,就應該要有自己的生活。

單身時,因為有自己的事業要顧,時常自稱自己的工作時間是 24/7 (一天二十四小時,一個星期七天),而我想這也是多數亞洲人對工作的定義:只要有電腦、有網路,好像隨時隨地都能工作;單身的人找不到什麼不合適的理由放下工作,有家庭的則捨不得放下工作。

正因為沒有所謂「下班時間」,即使在推門回家的那一刻,多數人並沒有立刻擺脫自己或上司或下屬的職業角色,還沒有來得及給另一伴一個擁抱或者熱吻,就在進門的一剎那,習慣性的思維作祟,還是不由自主地將不愉快的情緒發洩到最親愛的人身上,從而引發一場家庭內戰。(我不能保證美國社會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發生,但是至少我的美國朋友群及家人中,幾乎沒有發生過,更別說所謂的「加班」了)。

「Home, Sweet Home!」家是讓人覺得溫馨的地方,是家人的避風港。所以我們在家裡時穿著舒適寬鬆的衣服、大聲哼著歌、隨意轉著 Netflix 上的影集,我們把自己心裡的壓力和煩惱都表達出來,這就是轉移情感的出口。上個星期日晚上和 BIG 在餐廳等待晚餐時,聊著我們都很滿意的生活現況、規劃了今年的旅行路線,以及每日下班後的行程規劃。和 BIG 約好了:別把職場帶回家,別把工作帶回家,因為下班後,我們就僅屬於彼此,我們本來就應該好好享受兩人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