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自己的力學》讀後感: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一本致勝筆記

打開這本書,看到熟悉的名字!沒錯,楊斯棓醫師《人生路引》作者)寫了推薦序,那更要好好地拜讀。《自己的力學》一書是作者運用物理專長與自身經驗,歸納出人生該有的「七大力學」。這本書非常適合在人生轉捩點回顧的朋友閱讀,就像作者洪瀞所說:異鄉求學的孤寂有很多開心與難過的故事,而能改寫歷史的人,永遠是明白自己的人生力學,並堅持到最後的人。

「出門就是為了要回家。看過了不同風景與體驗,走過一圈後才能了解最離不開的就是自己的家。」

2016 年美國國慶日前一天,我和家人開了一個 line 的群組叫做 Family (4),我只給群組命名了 Family,後面的括號四,其實是 line 根據群裡的成員自動生成的。當時的我,說道這個群組以後就是我們的生活日常,以後每天都在上面說話,這樣感覺台灣、美國的距離就不會那麼遠了。我媽媽把它叫做 F4,我爸爸則說了:以後我在美國就不會這樣天天傳訊息了啦!我弟弟則說:姐~妳在那邊要好好照顧自己唷!人家不爽可是把槍直接拿出來的!當下的我聽了非常的不捨,但我還沒有真正意識和體會,什麼叫做「離不開」。直到 2018 年我在臉書設立了粉絲專頁,並命名為:「人在國外,想念台灣的時候」,你們應該猜想的到,我有多想家了吧?

閱讀這本書時,我直接打開了空白的文章頁面,隨手敲了敲鍵盤,也把我來到美國近五年的經歷,結合書中談到的「七大力學」,歸納到我最長提到的人生三大面向:

一、自我成長(充實力、發現力、準備力、抗壓力、轉換力、影響力)

放得下的是理想,放不下的是夢想

從研究所畢業回台到職場生活,我其實也只有短短三年的時間在台灣,但那三年我創業、舉辦「共好讀書會」,也積極的參與各項的課外活動、聽演講、授課,以及大量閱讀。那段期間,我的男朋友在美國,所以我幾乎沒有約會,有很多自已的時間。除了白天工作的時間待在辦公室,下班後若不是回家,就是在去各項活動的路上,高鐵成了我當時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,每月的收入幾乎全數投入「投資自己」。也許是學生時代從外文系轉到企研所的關係,我發現「跨領域學習」非常的重要!從學校學習的英文、日文,以及企管系學生每天都要做的簡報,成為我踏入職場中最得心應手的技能。

回來美國後得適應新的環境,初來乍到還需要花些時間去思考未來還能如何精進自己。我最初的方式就是去「大量面試」,從面試的過程中看看公司、看看面試官,以及看看面試企業的未來展望,有沒有符合自己想要的方向,然後才從工作中去充實自己。今(2020)年下半年我找到了下一個跨領域學習的方向,嚴格說起來,它和我現在的工作還是有連結的,只是隔行如隔山,我還在努力練習中!現在就讓我賣個關子,大概明年夏天吧!等我學成,我就會大聲的昭告天下!

適合的工作,總是能讓我們發揮所長。學校裡學的企管知識,加上在台灣的創業經驗,行銷與銷售,成了我在美國第一份正職工作裡最發揮自如的專業,在工作的工程中,我們還得透過敏銳的觀察力,去補足我們還需要擴展的視野。在離開美國職場生活創業後,我也是運用「美國華人福利社」持續做中學、學中做。《自己的力學》書裡提到一個重要的公式:你的能量=你燃燒的熱情X你的發動機。老話一句:「超人的偉大事業都是從下班後開始!」你也許不知道「美國華人福利社」正是從我還在打工時段就創立的社團,直到它壯大到我不需要兼職,就可以養活自己。

二、家人朋友(發現力、抗壓力、鼓舞力、影響力)

從小到大,家人和朋友扮演著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。在家時我們像公主和王子,有父母的呵護,手足的陪伴,多數時候我們的每一個決定,都有著家人的支持;學校、工作中所結交的朋友,伴著我們走過每一個階段,留下來的那幾個,幾乎是人生最重要的朋友;結了婚之後成立了自己的家庭,另一半、孩子甚至是寵物,也成了給予我們前進的動力。現在的我邁入三十,我更確信,人生除了把自己打理好,更需要摯愛的親情,以及堅固的友情,才足以活得幸福快樂。

我們應該將自己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,置放於正面環境之中;當然,我們也不用害怕與負面粒子的糾纏。現實生活中,我通常不會跟負能量的人有太多交集,一來那會影響我的磁場,二來久而久之,自己的自信和正念會慢慢被消磨。關於三十幾歲的友誼,沒有太多的利益關係,我認為這時段的朋友大概就是定下來了,和另一半一樣,會是陪我們經過有家庭後下半輩子的摯友,要好好珍惜、得好好經營。而隨著年紀增長,與家人的關係,也該更緊密,就像我們小時候父母親給我們的百般呵護般,既使不能時常陪在他們身邊陪他們變老,也要時常聯繫。

我自己經營友情的方式,就是把他們放在心上。也許平時的我工作、家庭兩頭燒,尤其現在住在美國,每年能碰上面的朋友真的少之又少,但是網路及通訊軟體的普及,是我最常利用並且維護彼此關係的最佳管道。《自己的力學》提到我們應該建立屬於自己的智庫團。朋友就像是會呼吸的知識寶庫,與他們交流可以獲得許多方面的寶貴知識及經驗。讓我們能實踐真正的跨域學習。當然,別忘記父母和親友這個初階智庫團。

三、事業(充實力、準備力、影響力)

我時常提到的「事業」不代表「創業」,它指的是你的工作,若你還在學,學校的學業就是你的「事業」。你能在學校擔任幹部、代表班級參加比賽,那都是你在學課業優秀、並且有足夠的影響力可以帶領同學;出了校門就是進入職場,你的同事就是你的同學,你的「工作」便成了你在「事業」,如何在職場上發光發熱,是你出社會後必須經營的功課。不可否認的是:平時「自我成長」能量的累積,會在「事業」中爆發,因為走過的路,每一步都算數。每一階段的壓力所帶來的成長,不會在承受壓力的當下即時反映出來,但只要時間夠長久,即便只是施加極小的壓力,也能累積出相當可觀的成長曲線。

人生沒有彩排,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!

那一天才和朋友聊到今年 Covid19 對美國生活的影響,朋友說道:「這疫情就是讓懂準備的人有時間休息沈澱準備的!很多人在這疫情轉換跑道也很成功開創新的路。我覺得這疫情未必是壞事,就是給我們一點動力時間去發掘自己的。以前你很忙沒時間去學這些,也沒有時間好好培養一技之長,現在有了!」我點頭如搗蒜!最嚴重的時候就是三月到現在,你可以說這一整年都影響了好多產業,我認識的許多美國朋友都失業了,確實有些人就自怨自艾,也閒下來整天無所事事等著政府發錢坐享其成,因為政府發放的補給工資比回去工作老闆發的薪資還要多,那誰要上班呢?當然這有很多現實面的問題,因為有家庭的朋友,既使回去上班,家中的老小也需要人照顧,確實沒有辦法回去上班,得領政府的救濟金。也許我現在自己當老闆了,對這些人事的關心會多一些,也也許我的想法較自私,我更希望遇見的員工是可以共患難的,我認爲只要是人,都會遇到難關,那一份可以一起打拼的情誼,才是我想要找到的好員工。

學習,然後教會別人!是最能發揮個人品牌影響力的工具。這一點也是和「個人成長」與『事業」層面息息相關。我們不一定要是名人,但也得成為朋友圈裡的「智庫團」。人生很難,2020 更是艱難的讓人懷疑人生!放得下的是理想,放不下的是夢想;讀到這裡,凱莉邀請體你跟隨著這本書,寫下屬於你的人生力學筆記。以下三個問題,凱莉想要邀請你加入「共好讀書會」並參與「共好討論」,和共好們一起思考下面三個反思題:

1. 你有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關鍵字嗎?
2. 你有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嗎?
3. 你有找到屬於自己的智庫團嗎?